品茶蛰 普洱茶 茶园绿色防控“十四五”专题7、“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

茶园绿色防控“十四五”专题7、“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

茶园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是基于茶园病虫草害发

标题:“十四五”专题7,茶园绿色防控“十三五”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根据茶园病虫害发生规律,遵循综合治理原则,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生态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为主,结合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在保证茶叶生产的同时,更加注重茶叶的质量安全,保护茶园生物多样性,减少茶园环境污染。茶园绿色病虫害防治是中国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技术支撑。随着科技的发展,近五年来,对茶园主要害虫的命名和生物学特性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为绿色防治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高效引诱剂、窄波LED杀虫灯、黄红双色诱虫板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茶园化学农药的选用更加科学合理,使我国茶园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茶园化学农药使用量显著减少。“茶园害虫高效绿色防控技术”介绍一、“十三五”茶园害虫绿色防控主要进展。1.茶园主要害虫的命名变化及生物学研究进展。(1)对茶树主要病害的病原鉴定做了大量的工作。茶树炭疽病是我国茶树的一种重要叶部病害,但对其病原归属一直存在争议。自2012年以来,中国学者在茶树炭疽病和云叶枯病的病原鉴定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利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形态特征和致病性验证,从茶树炭疽病叶、茶树云纹叶枯病叶中分离出18种炭疽病菌,其中以炭疽病叶为主。目前研究表明,茶炭疽病和茶云叶枯病是由炭疽菌属真菌引起的,而胶孢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可以同时引起茶炭疽病和茶云叶枯病。目前,我国学者对胶孢炭疽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有三个问题有待澄清。第一,茶云叶枯病和茶炭疽病的症状完全不同,这两种茶树病害的病原不应大量重复;其次,中国学者对茶炭疽病病原的研究结果与日本学者不一致;再次,国内研究鉴定的近20种茶叶炭疽病病原是否能引起茶叶炭疽病,尚待确定。(2)茶园主要害虫研究进展“十二五”期间,明确了过去的“茶尺蠖”包括茶尺蠖茶尺蠖和茶尺蠖灰尺蠖两种,“十三五”期间对两种尺蠖进行了杂交和地理分布研究。杂交结果表明,春尺蠖和春尺蠖两个近缘种之间存在不对称交配,其混合种群的后代会明显减少,其中春尺蠖对春尺蠖的生殖干扰更为明显。这进一步证明了茶尺蠖和茶尺蠖是两个物种。茶园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更名为大斑潜蝇后,“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明确假眼小绿叶蝉为茶园叶蝉优势种。全国范围内的采样鉴定表明,茶园中有近10种叶蝉,包括小绿叶蝉、锐缘叶蝉、不对称叶蝉、小茎小绿叶蝉、拟小叶蝉和雅可比叶蝉。而小绿叶蝉的发生最为普遍,数量最多,占被检样品总数的98.53%。此外,相关生物学研究表明,绿叶蝉仅凭视觉就能分辨出茶叶的嫩度,叶片的光谱成分和反射光强度是重要指标。(3)修订茶园杂草无效名录。2019年,吴慧平收集和整理了杂草物种的报道文献
其中马唐、牛筋草、繁缕和白茅是茶园的优势杂草。这为中国茶园杂草的统计、分布研究和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茶园主要杂草2。茶树害虫绿色控制技术发展迅速(1)以性引诱剂为代表的化学生态控制技术已成为茶园绿色控制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2016年,成功鉴定了茶尺蠖和茶尺蠖的性信息素成分,初步确定茶尺蠖特有的性信息素成分是茶尺蠖和茶尺蠖交配交流的化学基础。通过对茶尺蠖性信息素的正确识别,研制出茶尺蠖高效引诱剂。全国对比试验表明,茶尺蠖高效引诱剂的诱蛾效果是市场上原有产品的4 ~ 264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与性引诱剂配合使用的缓释载体、诱捕器和放置密度,建立了茶尺蠖的性诱和性杀控制技术。该技术诱杀了茶尺蠖第一代雄蛾,防治效果达到50%。连续诱杀两代,防治效果可达70%。此外,利用化学生态学原理,在茶害虫的引诱剂、驱避剂和诱导剂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2)茶园物理诱杀技术越来越精准高效。杀虫灯和粘彩板是茶园害虫常用的物理诱杀技术。而茶园常用的频振杀虫灯、黄色诱虫板诱虫谱广,会误杀茶园的天敌。通过研究茶园主要害虫和天敌茶尺蠖、茶小绿叶蝉对不同单色光的趋光性,明确了茶园主要害虫和天敌趋光特性的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LED灯颜色纯正的优点,提出发射峰值波长为385 nm和420 nm的窄波LED杀虫灯。12个省的验证试验表明,与频振式电网杀虫灯相比,天敌友好型LED杀虫灯对主要害虫的诱杀量增加了127%,对茶园天敌的诱杀量减少了40%。同时,在了解害虫和天敌夜间活动节律的差异后,为了进一步避免误伤天敌,窄波LED杀虫灯只在日落后3小时才起作用。茶小绿叶蝉和茶园主要天敌的寻色反应也不一致。在澄清差异后,通过不断的设计尝试,提出了一种可生物降解的黄红色双色诱虫板。色板包含两种颜色,黄色和红色。黄色用来引诱茶小绿叶蝉,红色用来击退天敌昆虫。2018年,在全国23个地区的验证试验表明,与市场上的黄色色板相比,黄色和红色色板在夏秋季对茶小绿叶蝉的诱捕量分别增加了29%和66%,对天敌的诱捕量分别减少了30%和35%。窄波LED杀虫灯、黄红双色诱虫板,实现了茶园害虫诱杀的精准高效,保护了茶园生态环境。已施用10,000多公顷和67万公顷。诱虫板和天敌友好型LED杀虫灯在茶园中的应用(3)茶园害虫生物防治技术稳步发展。为了提高该病毒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筛选高效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高效菌株Q4对茶尺蠖的致死率提高了51.5%,致死时间缩短了1.5天。茶尺蠖的死亡率与出发菌株相同,但死亡时间缩短了1.6天。从斜纹夜蛾死亡的4龄幼虫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细菌杀虫剂“Stabilis brevis”,对多种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达90%,见效快。它已成为防治鳞翅目害虫的有力武器
篷布由聚丙烯或聚乙烯扁丝编织而成,透气、透水、强度高、耐老化,克服了地膜易破损、不透气等缺点。夏季茶园行间覆盖防草布可达到100%的除草效果。唐松草是一种耐寒但不耐高温的草本绿肥植物。它可以通过竞争性生长抑制和干草覆盖来控制杂草生长。茶园间作鼠草茅草可防除80%杂草。此外,防草布在冬季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保温性,可以促进茶树的萌发和生长。唐松草能降低土壤容重和紧实度,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酶活性,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与人工除草相比,这两项绿色除草技术可节约成本32% ~ 54%,已在安徽、贵州、湖北、浙江等省示范应用。茶园间作茅草技术(5)完善了茶园化学农药的选择体系,显著减少了吡虫啉、啶虫脒等高水溶性农药的使用。选择高效低水溶性农药如溴虫腈、茚虫威和唑虫酰胺,以替代在中国广泛使用的高水溶性农药如吡虫啉和啶虫脒。不同地理种群对10多种农药的敏感性试验表明,筛选出的高效低水溶性农药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毒性最大。经过5年的示范推广,高效低水溶性农药已成为我国茶园使用的主要品种,高水溶性农药吡虫啉、啶虫脒在茶叶中的检出率大幅降低。2020年,茶叶中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检出率分别为25.5%和16.0%,比2016年下降了30%左右。这大大降低了饮茶者摄入农药的风险。(6)在国家重点研发的大力支持下,在“十三五”期间示范推广绿色防控;d项目“茶园减肥减药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全国茶产业系统和地方政府,全国各产茶省份通过集成高效引诱剂、窄波LED杀虫灯、黄红诱虫板、高效生物农药、高效低水溶性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建立了相应的茶树害虫。根据自身病虫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到2020年,全国以高效引诱剂、窄波LED杀虫灯、黄红诱虫板为核心技术的茶园绿色精准防控示范推广面积超过1.3万hm,示范区化学农药施用量平均减少76.0%。茶叶产量略有增加,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茶农收入增加。二。“十四五”期间茶园害虫绿色防控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1.未来防治压力主要来自小型茶树害虫,相关基础研究有待加强。由于已有性信息素、病毒等高效化学农药替代技术,目前鳞翅目害虫如春尺蠖、春尺蠖、茶毛虫的防治压力不太大,而茶小绿叶蝉、茶棒蓟马、茶网蝽、盲蝽。茶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园的重要害虫,但目前仍缺乏高效、无害的防治技术。同时,近年来茶棒蓟马、茶网蝽、盲蝽、食叶甲虫等地区的暴发范围逐渐扩大,程度逐渐加重,防治技术缺乏。茶棒蓟马过去主要发生在贵州茶区,现在在浙江、江西、江苏、湖北、湖南等省也有严重发生。茶瘿蚊已从西南茶区逐渐向东蔓延,波及汉中、安康、恩施等地,严重影响当地茶叶生产。过去,人们对这些害虫很少注意,对它们的基本生物学和成灾机理仍缺乏了解
茶树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研究也相对滞后。无论是病原菌的致病性,还是茶树的抗病性,对于抗病品种的培育和病害的精准防控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防控技术创新将开创茶园病虫害防治的新途径。为了迎接挑战,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茶树害虫的绿色防控技术。在对害虫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跨学科整合是创新防治技术的有效途径。例如,日本在弄清抗性机制的基础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进茶树育种技术,使育种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育种周期缩短到10年以内。近年来,不断培育出抗炭疽病品种、抗环斑病品种、抗桑盾蚧品种。日本茶卷叶螟性信息素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相当,但成本低于化学防治。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化学合成、剂型制备、微电子学、信息科学等多门学科。“十四五”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茶园重大病虫害远程自动预警预报平台,建立重大病害预测预报系统,增强茶树病虫害防治的预见性和计划性。针对茶小绿叶蝉、食叶甲虫等茶树害虫和茶树主要病害,虽然发掘了多种高效生防资源,但这些生防资源的工厂化人工繁育和田间高效利用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利用茶小绿叶蝉、粉虱等害虫的振动求偶特性,可以创新开发新的物理防治技术。在化学生态学方面,要进一步拓展茶害虫性信息素的种类,开发更高效的应用技术,进一步发挥性信息素在茶园绿色防控中的作用;针对蓟马、蝽象、食叶甲虫等害虫,有必要弄清茶树在种内和三个营养级之间的化学通讯机制和诱导抗性机制,开发引诱剂和诱导剂,为这些害虫的防治提供新的手段。此外,加快茶树分子育种技术的建立,培育抗茶饼病、白星病等重要病害的茶树品种,对茶园病害的防治尤为重要。3.化学农药在未来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必须更加安全、合理、高效地使用化学农药,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茶叶的正常生产。尤其是害虫爆发时,化学农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防治效果。在未来,化学农药仍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水溶性农药在实际生产中的使用比例仍然很高。同时,有研究表明,茶小绿叶蝉对“十二五”期间筛选出的高效低水溶性农药,如溴虫腈、溴虫腈等已产生抗性。这就需要科研人员不断探索高效低水溶性农药的新品种,逐步将高水溶性农药退出茶产业,替换已经产生抗性的农药。在农药使用方面,由于劳动力短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施药设备的应用是必然趋势。然而,高工作效率在控制效果、质量和安全方面不一定满足茶叶生产的需求。研究表明,无人机可以显著增加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因此,从防治效果、质量、安全等方面加强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施药器械在茶园的应用技术研究势在必行。此外,将智能识别、自动控制系统和高效喷雾技术相结合,研发精准高效的茶园施药设备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222845.html

作者: 茶仙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2-66621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pin@pinchazh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