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茶文化 信阳毛尖茶文化历史及发展介绍

信阳毛尖茶文化历史及发展介绍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国

标题:信阳毛尖茶文化历史及发展介绍

信阳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益阳茶在唐代陆羽《茶经》、李昭《国史补》被列为当时的名茶。在宋代,信阳茶被列为名茶《宁史?食货志》和《大观茶论》在赵霁,宋徽宗。元代,据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光州产东首、千山、薄边等名茶”。明代关于名茶的记载很少。到了清代,茶叶生产迅速恢复。清代中期是河南茶叶生产快速发展的又一时期。制茶技术越来越精湛,制茶质量也越来越精致。到了清代,精品茶叶信阳毛尖出现了。

光绪末年(1903-1905),曾任清政府信阳缉私局局长、旧茶厅成员的蔡祖贤提出开山植茶的倡议。时任信阳劝导所所长、资金雄厚的甘积极响应。1903年,他与和地主彭清阁在信阳北麓恢复种茶,创办了茶馆,并从安徽请来了一位姓俞的茶师,帮助指导茶树的种植和生产。

1905年至1909年,甘邀请、王玄青等人到信阳骆驼店洽谈种茶事宜,组织成立鸿基茶社,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马步等地购买茶籽,并邀请六安茶师吴继顺、吴少棠帮助指导种茶、制茶。制茶方法基本沿用“瓜片”茶的炒制方法,用小平壶和熟壶炒制。炒茶工具用扫帚柄,炒菜锅用两个扫帚柄,长0.5米,厚0.1米,各一手一柄,翻炒。用大扫帚炒锅,不要滚。这是信阳毛尖茶独创的制作工艺。

1911年,甘在甘家冲和小孙家开办了茶馆。在此带动下,临近山丘的茶园发展到一定规模。茶商唐慧卿到杭州西湖购买茶籽,学习龙井炒制技术。回来后,在“瓜片”炒法的基础上,将“龙井”的抓排条技术融入到信阳毛尖的炒制中,用小笤帚将生锅改为生熟锅。用这种炒制方法制成的茶叶,就是今天中国名茶信阳毛尖茶的雏形。

民国时期,清朝以后,茶叶生产得到大力发展,名茶制作技术也逐渐完善。信阳茶区先后设置了五大茶楼,与清代三大茶楼合称“八大茶楼”。由于“八茶社”注重生产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信阳毛尖茶的加工工艺得到了改进,并于1913年生产出品质优良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为“信阳毛尖茶”。

为迎接1915年巴拿马运河通车时举行的世界博览会,1914年,信阳县茶区积极准备茶叶样品,包括龚振茶、白浩茶、熏龙井茶、熏龙井茶、毛尖茶、朱三茶和雀舌茶。1915年2月,在博览会上,信阳毛尖茶因其外形美观、香气高、滋味浓而被授予世界茶叶金奖和奖章。信阳毛尖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1958年,信阳毛尖茶在全国茶叶评审会上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建国后,信阳茶叶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信阳毛尖茶生产技术得到推广,生产面积不断扩大。到1993年,信阳毛尖茶产于信阳的七县两区,即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罗山县、潢川县、固始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息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品茶蛰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inchazhe.com/114220.html

作者: 茶文化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2-666213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pin@pinchazh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