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蛰

茶与佛家文化(下)

2020-06-22 21:14分类:茶历史 阅读:

 

 佛教对茶文化事业的贡献

在历史上,佛教对和茶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其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了饮茶之风佛教认为茶德精神,是与禅学相通和相融的,所以,提倡禅宗修炼时饮茶。佛教信徒遍及整个中国;加之僧人行遍天下,对饮茶的传播和号召力,比一般人更见效,速度更快,为饮茶很快普及到民间做出了贡献。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载:“南人好饮茶,北人初不多饮。(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从此转向仿效,遂成风俗。”说的是由于佛教的推动,使当时“初不多饮”的北方,也开始饮茶成风。

2、创造了饮茶意境佛教不仅提倡饮茶,而且还创造了饮茶意境,把饮茶与禅宗哲学思想结合起来。诗僧皎然(约720─约789),是“茶圣”陆羽的挚友,自称谢灵运十世孙。他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这里,皎然把饮茶过程中的“静心”、“自悟”贯彻到禅宗思想中去,使饮茶与山水、自然、宇宙融为一体,在饮茶中求得美好的神韵和精神寄托。所以说,饮茶“便得道”,可以“涤昏寐”、“破烦恼”、“清我神”,这样就把饮茶与佛教的“大彻大悟”联结起来了,使饮茶提高到一种新境界。所以“得道”,意谓僧侣虔诚苦心清修获得或成就了某种思想、功德或事业。

杭州的净慈寺,始建于五代。历史上寺僧提倡以茶悟性,因此颇多茶艺高手。宋时,苏东坡第二次来杭任知州时,于元佑四年十二月卄七日到北山葛岭寿星寺小叙。南山净慈寺南屏谦师闻讯前去拜会,并亲自为苏氏点茶。东坡深知谦师点茶有道,品饮后更觉谦师茶艺高明。于是,当场作诗一首。一开始便称道:“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接尾还说:“先王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苏东坡还在诗中特别注明:“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知于心,应之于手,非可言传学到者。”对谦师茶艺,敬佩不已。事隔几年,苏氏再作诗《又赠老谦》。烹茶达到如此境界,实出僧侣之手。“烹茶三昧手”的典故,也一直为今人津津乐道。

3、最早提出“茶道”概念世上第一个提出茶道这一概念的唐代长兴抒山妙喜寺住持皎然,他与茶圣陆羽是忘年之交,是一个爱茶诗僧。在他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诗中,最后说到“三饮便得道”时。对这个“道”,皎然又作何解释呢?皎然说道:“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说茶道的含义,非常深奥。若要揭开它的“全貌”,只有神仙丹丘子知道。但在这里,却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发展史上,诗僧皎然第一个提出了“茶道”这个概念,比日本茶道之说要早600多年。如今说到茶道时,许多人认为出自日本人之口,其实它是地道的中国产物。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贡品专员,太湖山茶庄

下一篇:唐代煎(煮)茶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品茶蛰
返回顶部